《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组就“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问题 召开课程教研会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

为深刻把握“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这一核心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9月24日晚,海洋之神590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通过线上方式成功召开例行教研会暨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秋燕主持,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参与研讨。

本次教研会以提升教学实效、深化理论阐释为目标,聚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会议共有三个议题:

深度说课:从“大历史观”与“实践论”破解“人的本质”

会议首个环节,申技红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展示。她围绕本章节的重难点——“人的本质”问题,匠心独运地以“问题链”形式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大历史观”和“实践论”的视角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申老师指出,从大历史观角度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人的本质存在于流动、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从实践论角度看,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劳动中成为社会关系的创造者。这一理论阐释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深刻启示:“认识你自己”并非内向的冥思,而是外向的探索。个人的价值与意义,根植于其具体的社会实践,在于与时代、民族和人民所建立的深刻联结。说课中引入的生动案例,进一步激发了与会教师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反思的共鸣。在随后的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就这一哲学命题的教学转化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夯实基础:聚力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会议第二项议程,与会教师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如何与线下课程有机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外,还围绕课程测验试题的筛选标准、题型设计及分值配置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并达成共识,为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完善与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探索“AI赋能”与“价值叙事”融合新路径

最后,会议就本学期学生实践活动的创新方案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会教师聚焦“AI赋能思辨,故事传承价值”等前沿主题,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思辨训练、以叙事方式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新模式,旨在通过新颖的实践形式,提升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本次教研会内容充实,研讨深入,不仅深化了教师对核心理论的理解,更在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环节设计上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